中央部委
三部门联合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申报评选工作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根据《“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等有关要求,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申报评选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名单
12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山东省临沂市、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等10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旨在通过打造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先行区,解决长期困扰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红色旅游成为各地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革命老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推力和乡村振兴重要引领产业。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申报工作启动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印发《关于开展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指导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开展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编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并遴选一批旅游演艺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23年2月28日。《通知》在附件中明确,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申报基本条件包含:项目的性质应属于旅游演艺,以游客为主要受众,是具备相对固定演出人员、演出场所和演出时间的营业性演出;演出地点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演出状态正常(季节性或临时性停演除外),首演时间不晚于2020年12月31日;不存在政治导向、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近三年内(营业不足三年的自营业之日起)在内容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未出现违法违规问题等。
卫健委发布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公告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按照《总体方案》要求,一是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二是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三是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四是各航司继续做好机上防疫,乘客乘机时须佩戴口罩。五是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商务、留学、探亲、团聚等外籍人士来华安排,提供相应签证便利。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行业新闻
我国两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成功入选。
据了解,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评选始于2021年,旨在通过旅游促进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022年共有来自57个国家的136个候选乡村参选,最终32个乡村入选,中国入选数量名列亚太地区第一。加上此前入选的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我国已有4个乡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中阿文化产业论坛成功举办
近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外交部、江西省人民政府、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中阿文化产业论坛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成功举办。该论坛系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阿文化机构和企业代表围绕“融合共进 赋能未来——开创中阿文化产业合作新局面”主题,聚焦数字文化产业、手工艺创新、文创园区开发等特色领域交流行业现状、分享了成功案例、对接了合作意向、展望了发展趋势,为中阿双方文化产业合作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力。作为论坛成果,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还发布了《2022中阿文化产业景德镇倡议》。
三亚成为北京“阳康”出行首选地
据去哪儿数据显示,自12月19日起,从北京出发的机票预订量开始稳步增长;19-21日,从北京出发的机票预订量环比一周前(12月12日-14日)增长38%,近一周北京游客赴三亚的酒店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0%,环比上周增长28%。
相关数据显示,在目的地选择方面,南方城市成为北京游客的首选,三亚、成都、海口、重庆、上海、深圳、昆明、广州、厦门和哈尔滨是12月19日至21日出发人的首选目的地。此外,出行人数的明显增长带动机票和酒店价格的同步上升,近三天北京出发的国内航线经济舱机票平均支付价格为698元,环比一周前增长达两成。
京沪渝位列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总指数前三
近日,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生态发展蓝皮书: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2022-2023)》。报告课题组构建了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和绿水青山两个指标体系,北京、上海、重庆在生态旅游发展总指数中位列前三;四川、云南、广东在生态旅游绿水青山总指数中领跑。
商务部:前十月旅行服务进出口超6890亿元
近日,商务部发布了今年1-10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数据显示,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49185.5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服务出口23581.5亿元,增长18.1%;进口25604亿元,增长16.4%;逆差为2022.6亿元。据悉,旅行服务进出口继续恢复,旅行服务进出口6890.6亿元,增长9.1%。
陕西·西安
九部陕西作品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表彰决定,对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进行表彰。授予电影12部作品“特别奖”、85部作品“优秀作品奖”。包括碗碗腔《骄杨之恋》、话剧《路遥》在内,陕西共有九部作品入选,数量创历史新高。陕西省委宣传部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2022年第一届苏陕非遗消费年暨苏陕非遗文创产品联展联销活动开幕
12月23日,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2022年第一届苏陕非遗消费年暨苏陕非遗文创产品联展联销活动在西安市易俗社文化街区顺利开幕。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千里之约 同心同行”为主题,以线上线下融合、展示展演结合等形式生动呈现苏陕两地非遗文化的魅力。活动邀请的陕西和江苏两地非遗项目包括中华老字号专区、茶叶专区、酒水类专区,另外邀请剪纸类、戏剧类、手工技术类、传统医药类、瓷器烧制类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文化现场展演。活动为两地非遗传承人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与合作机会,充分展示苏陕两省在文化交流、非遗保护传承的典型成果。
陕西传统手工技艺展暨2022陕西黄河记忆非遗展开幕
近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陕西传统手工技艺展暨2022陕西黄河记忆非遗展成功举办。活动以“赓续历史文脉,守护大河文明”、“传承匠心匠艺,畅享美好生活”为主题,旨在为广大非遗传承人、相关从业者搭建平台,推动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陕西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活动现场,老孙家羊肉泡馍、西秦刺绣、旬邑彩贴剪纸、宜君剪纸、澄城尧头陶瓷、甘泉豆腐与豆腐干、紫阳毛尖、丹凤葡萄酒、韩城蒸食面花等来自陕西各地的非遗项目,用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独具匠心的技艺和色味俱佳的美食,让参观者一饱眼福与口福。
陕西1景区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案例
近期,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专家初审、征求意见、公众投票、实地核实、专家复审等程序,择优选出12个典型案例入选第二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案例,汉中石门栈道景区(石门水利风景区)名列其中。
其他省市
山西
大同出台文旅业态发展扶持奖励办法
近日,大同市人民政府印发《大同古城文旅业态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以博物馆、艺术馆、文旅消费业态、高端品牌酒店为突破,赋能古城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古城文旅新业态,打造古城文旅消费集聚区,全方位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
第十七届阿尔山冰雪节开幕
12月24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行署主办,阿尔山市委、市政府、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承办的第十七届阿尔山冰雪节在阿尔山开幕。
本届冰雪节为期4个月,以“童话阿尔山·冰雪大兴安”为主题,设置了滑雪表演赛、雪地足球赛、速滑比赛、雪地摩托车赛、温泉游泳赛、冰雪摄影展、雪地篝火音乐会等项目,旨在将冰雪运动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吸引全国各地冰雪运动爱好者和游客尽享冰雪之美。
广西
推出文旅元宇宙花山岩画项目
日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的元宇宙花山岩画项目在2022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亮相。在崇左市“元游广西触见未来”文旅元宇宙体验展区,与会嘉宾纷纷通过数字化技术,虚实结合、沉浸式体验元宇宙花山世界。
据了解,元宇宙花山岩画项目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由广西旅游发展集团牵头开发的高科技项目。该项目运用目前先进的MR技术、智能交互技术和虚实共生技术,实现AR眼镜中的虚拟场景和LED屏幕的真实动画场景的高度融合,向广大游客展示了元宇宙花山的神奇魅力。